其他
许国华:宣传长城文化的“土文保专家”
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。
“这是明代的火铳,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。”“这是当时戍边官兵用的毛笔盒,你看多讲究,笔筒和墨盒是一体的。”古稀之年的许国华格外珍视这些老物件,“老祖宗留下来的,我们有责任保护好。”
许国华今年70岁,
是土生土长的板厂峪人,
从小便生活在长城下。
从明朝隆庆年间至今,
保护长城的执着早已融入许家人的血脉之中。视频:李妍 刘思彤
板厂峪有煤矿,戚继光用它来烧制长城砖,年轻的许国华则靠它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2000年,许国华为带动家乡经济发展,出资400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5米宽、5000米长的致富路。造福家乡后,他包下了家门口的3座荒山,那4000多亩山地上没什么树,只有数段损毁的长城。2000年,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长城、保护长城,许国华以那3座荒山为基础,投资建设板厂峪长城公园;2002年,许国华成为一名长城保护员,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保护长城的事业中;2003年起,他带领8名村民捡拾长城砖,竭尽全力对损毁的长城进行修补。如今,他坚持了十余年的造林计划也已经见到绿树成荫。
说到板厂峪,就不能不提那217座长城砖窑遗址,它是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而在2002年,那里还是一片经常歉收的玉米地。
2001年冬,许国华搜集史料后,专门雇了10名村民寻找砖窑,经过连续数月的搜索,共发现古砖窑66座。他当即上报,经文物部门发掘,更多遗址被陆续发现。如今,长城砖已成为板厂峪村最重要的文化符号,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。
2004年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。当时,初具规模的长城砖窑群遗址群迎来了32位特殊游客,他们来自沈阳,年纪最大的是一名七旬老人。原来,古砖窑最初的发现地在被村民称为“高家地”的区域,而这些游客就是高家后人。
对家族故地有古砖窑这事,高家人自是知晓,那位老人对许国华讲述了一段往事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军入侵东三省,在打进沈阳时一把火烧毁了高家的房子,老人的母亲不顾安危,拼死从着火的房子里将族谱救了出来,就在这时,日本兵发现了她,朝她开了一枪,鲜血顺着肩膀流下,将她怀中藏着的族谱染得鲜红。那本族谱中记载了一段历史:明崇祯七年,高家人与当地百姓捐钱捐物,在板厂峪补修长城……
2020年许国华在板厂峪长城巡查。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
20年过去了,许国华对当年那位高家后人依然记忆犹新,他看见了那份族谱,也看见了那上面干涸的血迹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,古往今来,它凝聚着鲜血与意志,守望着安定与和平,许国华立志要将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传播下去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,许国华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长城文化,讲解长城知识。截至10月14日,《老许讲长城文物》已经制作了462期,还在持续更新中。在许国华带领下,多位志愿者在板厂峪从事长城保护、文物整理和讲解等工作,他希望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让更多人走近长城、了解长城,通过讲故事的方式“让那些躺着的文物活起来”。
如今,许国华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长城通,不论是北齐长城、万历长城还是嘉靖三十八年长城,只要是板厂峪的长城,他都能做到如数家珍。他还在板厂峪长城公园成立了“长城研学”基地,探索长城文化历史,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。
二十四载长城情,风霜雨雪一肩挑。许国华虽已不再年轻,却依然喜欢登山远眺,凝望那海拔888米的“京东第一楼”,走着祖辈们曾经走过的路。正值壮年的儿子和更加年轻的孙子跟在他的身后,家族的传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几代人之间默默传递。
统筹:田哲轶 江虹
审核:卢冀明 刘菡
监审:孙志伟终审:何义安 周岩 赵明
▼往期回顾▼④三十载携手共赢 新篇章继往开来——海湾公司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
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